招生电话:0816-8119777
新闻详情

历史小练习九 古代商路

发表时间:2025-05-19 21:06

历史小练习九 古代商路

1.古罗马学者老普林尼认为,中国丝绸和其他奢侈品在罗马市场被消费,消耗了罗马帝国的财富。由于担心昂贵的丝绸造成国库空虚,罗马帝国初期,皇帝提比略曾经下令禁止男子穿着绸衣,以遏奢靡。这说明(  )

A.罗马帝国受到中国文明的影响    B.唐代对罗马出口占据优势

C.罗马帝国与中国文明互动频繁    D.罗马帝国经济具有保守性

2.图1是西汉至隋唐时期丝绸之路新疆段的路线示意图。据图可知,丝绸之路(  )

图1

A.以敦煌为线路起点B.推动中外文化交流C.线路逐渐向南偏移D.深受地理环境影响

3.汉代在开辟与西域的商路后,派遣宗室公主与丝绸之路上的大国君主和亲日益受到重视;此外还组织学者围绕西域风土人情等著书立说。这些举措提升了汉朝在丝绸之路上的影响力和辐射力,最终促使汉王朝成为西域诸国朝贺纳贡的“天朝”。这表明汉代(  )

A.丝绸之路与拓展外交空间相契合    B.边疆治理仰赖于经济发展

C.华夏认同观念萌发促成国家统一    D.各民族间实现和谐与平等

4.敦煌汉代悬泉置遗址是已发现的时代最早的邮驿机构,出土悬泉汉简载,“律曰:诸乘置,其传不为急,及乘传者驿驾□令葆马三日,三日中死,负之”。上述记载反映出当时(  )

A.边疆与内地联系密切    B.匈奴严重威胁中原

C.敦煌郡保障西域安全    D.邮驿管理制度严格

5.17世纪,晋商开辟了从福建武夷山向北出发,穿过蒙古地带,经由西伯利亚往欧亚大陆腹地的万里茶道。茶道沿线的码头、镖局、客栈、饭庄、货场、会馆、骡马舟船、搬运行帮、票号蓬勃发展。这表明,万里茶道的开通(  )A.导致了晋商对万里茶道的垄断    B.打破了清政府的闭关锁国政策

C.推动了跨国贸易产业链的发展    D.见证了中俄间友好交往的历史

6.茶马古道是中国古代用川、滇茶叶交易西藏马匹、药材的一条商贸之路。宋代在成都、秦州(今甘肃天水)各置榷场和买马司;元代在茶马古道沿线推行“土官治土民”的土司制度,把以“茶马互市”为主的交通线路定为正式驿路,并设置驿站。据此可知,茶马交易(  )

A.政府发挥主导与管理作用    B.强化对边疆地区的垂直管理

C.对重农抑商政策产生冲击    D.促进了中原与边疆经济交流

7.两宋时期,西夏占据河西走廊和河套地区,他们经常掠夺过往商旅的财物,或者强取货物,抽十分之一的上等品。这一现象(  )A.缓解了西夏政权的财政危机    B.导致了宋、夏之间战争频繁

C.推动了对外贸易格局的变化    D.阻断了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

8.我国古代习惯把从西域传入中原之物冠以“胡”称。据《资治通鉴》记载,安史之乱时唐玄宗逃至咸阳集贤宫,饥饿困顿之际,杨国忠买胡饼献上。此外,在唐代街市上销售胡饼的店铺随处可见。这反映出(  )

A.文化交流影响社会生活    B.民族之间的相互融合

C.先进文明强大的吸引力    D.胡汉差异的逐渐消失

9.明清之际,耶稣会士用朱熹的理论来佐证天主教教义,他们用心分“道心”“人心”的观点,论证灵魂与肉体二元对立的思想;用朱熹的人性善恶理论,论证天主教的原罪观;用天地之性来论证天主教灵魂不灭的观点。此举旨在(  )A.促进中学与西学的融合    B.论证天主教的合法地位

C.帮助列强打开中国市场    D.减少天主教的传播阻力

10.2021年,中国承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离岸服务外包的合同总额和执行金额分别是2261亿元和1616亿元,增速分别为25.7%和18.7%;2022年,跨境电子商务进出口规模达到2.11万亿元,占中国对外贸易的比重上升至5%,其中,对沿线国家前三个月增幅为92.7%。这说明中国(  )

A.致力于发展新型大国关系    B.促进了世界经济稳步增长

C.践行“真实亲诚”外交理念    D.积极打造国际合作新平台

11.英国人威廉·卡克斯顿1476年将印刷术传入英格兰,推动了文学、宗教、教育、史地类英语印刷品大量出版,英语逐步摆脱中古时期的口语化和地方性,成为“国王的语言”“国家语言”。据此可知,这些印刷媒介(  )A.动摇教会在英国的统治    B.促进了人文主义的传播

C.推动资产阶级革命发展    D.有利于民族国家的形成

12.在成都至昆明出缅甸达印度途中,研究人员发现了许多佛教遗物。其中,在巴蜀地区的乐山、彭山一带有着东汉时期的佛教造像,印度风格较浓厚,而这些造像在当时的北方地区尚未发现。这一研究成果可以用来说明(  )A.西南商路便利文化交流    B.文化重心转移到南方

C.佛教在东汉盛行于四川    D.北方佛教渐趋本土化

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

材料一

汉唐时期我国的对外贸易主要是陆上丝绸之路,到了两宋时期,海上丝绸之路逐步取代陆上丝绸之路,成为对外交流的主要通道。对于海上丝绸之路在两宋时期兴盛的原因,学界有三种说法比较流行。一是“陆丝”阻断说;二是技术推动说;三是世界格局变动说。上述看法均有道理,并具有相当史实基础。但如果放宽视野,经济因素才是晚唐以降我国海上丝绸之路勃兴的根本动因。

——摘编自柳平生、葛金芳《试析宋代海上丝绸之路勃兴的内在经济动因》

材料二

明清以前,北方草原上一直存在着沟通中国与欧亚内陆的“草原丝绸之路”。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较早关注到这条通道。据学者考证,希罗多德笔下的这条草原大通道,西起多瑙河,东到巴尔喀什湖,再往东与蒙古草原相通。由于地域广袤,不同时期通道的涵盖范围不同且呈现出差异显著的发展阶段。“草原丝绸之路”在辽元时期达到鼎盛,但随着元朝的覆灭,尤其是蒙古诸部与明朝的对立,这条通道走向衰落。这就使生活上高度依赖中原农耕地区的草原游牧民族倍感不适。在这样的背景下,作为新的丝绸之路形态的万里茶道应运而生。

——摘编自倪玉平、崔思朋《万里茶道:清代中俄茶叶贸易与北方草原丝绸之路研究》

材料三

2017年5月,俄罗斯驻中国大使提出在“一带一路”框架下共建“冰上丝绸之路”的设想,同年7月4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会见时任俄罗斯总理梅德韦杰夫时表示中方致力于与俄方共同打造“冰上丝绸之路”,以此来落实好两国的贸易互联问题。“冰上丝绸之路”建设为两国地区合作、航运开发、北极治理等领域带来契机,也可成为两国蓝色伙伴关系建立的开端。蓝色发展理念的丰富与蓝色活动的开展将推动两国在新型大国关系的框架下不断加强合作,继而推动中俄周边海洋命运共同体的构建。——摘编自白佳玉、冯蔚蔚《以深化新型大国关系为目标的中俄合作发展探究——从“冰上丝绸之路”到“蓝色伙伴关系”》

(1)请结合所学知识,列出材料一中三种说法的史实依据,并指出宋代海上丝绸之路兴盛的经济动因。(8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草原丝绸之路”的特点并分析万里茶道兴起的背景。(12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1世纪中俄两国倡导共建“冰上丝绸之路”战略构想的意义。(5分)


小练习九答案

1.【答案】A【解析】题干中提到罗马帝国因为中国丝绸等奢侈品在罗马市场被消费,担心消耗财富而采取措施,这表明罗马帝国已经受到了中国丝绸这种中国文明产物的影响,故选A项;题干材料是古罗马时期,也未提及唐代出口罗马的情况,时间不符,排除B项;材料仅体现了中国丝绸在罗马的消费情况,没有提到罗马帝国的商品、技术等对中国的影响,仅是中国对罗马单方向的影响,没有体现双方文明互动,排除C项;经济保守性主要表现为限制贸易、严格控制资源分配、对消费和投资进行严格约束等,而罗马帝国禁止男子穿着绸衣是担心国库空虚,而不是经济具有保守性,排除D项。

2.【答案】D【解析】由材料信息,路线通常会沿着山脉边缘、绿洲地带或河流流域行进,这些都是为了利用自然地理条件,选择相对平坦或易于通行的地带,故选D项;丝绸之路的起点在西安,排除A项;材料图示展示的是路线的地理走向,而不是其文化交流的功能,逻辑推理错误,排除B项;从图示来看,从西汉至隋唐时期丝绸之路的线路逐渐向北偏移,排除C项。

3.【答案】A【解析】据材料可知汉朝开辟丝绸之路后既重视与丝路沿线国家和亲,又组织学者研究西域社会,共同助推汉朝成为西域诸国的天朝,这表明丝绸之路政治功能增强,成为发展与西域诸国友好外交关系的重要纽带,从而拓宽汉朝外交空间,故选A项;派遣公主和亲推动丝路沿线稳定表明边疆治理与外交建设相结合,而非边疆治理依赖经济发展,排除B项;春秋战国华夏认同观念萌发,而材料中的时间为汉朝,排除C项;通过政治和亲、外交往来、文化研究等手段一定程度上发展了汉族与西域各族的友好关系,但不能真正实现平等与和谐,排除D项。

4.【答案】D【解析】据题干信息:汉简的记载的律令规定,如果在传递不紧急的信息中,使用传马,必须保障传马的安全;如果传马在三日内死去,使用者将承担责任,这说明当时邮驿管理制度严格,故选D项;材料没有体现边疆与内地的联系,排除A项;

据所学知识:汉武帝经过三次大规模的战争,彻底清除了匈奴在河西走廊的势力,控制了阴山以南和河西走廊的大片区域,在河西走廊设立武威、张掖、酒泉、敦煌四郡,排除B项;题干反映的是邮驿制度,保障西域的安全的是西域都护府,排除C项。

5.【答案】C【解析】据材料“晋商开辟了从福建武夷山向北出发,穿过蒙古地带,经由西伯利亚往欧亚大陆腹地的万里茶道”可知,晋商开辟的万里茶道助推了欧亚沿线地区贸易产业链的发展,故选C项;材料体现晋商开辟万里茶道,而非垄断,排除A项;清朝的闭关锁国体现为对海外贸易的各种限制性政策,与此题并非同一贸易类型,排除B项;材料强调万里茶道推动了跨国贸易产业链的发展,并未特指与哪个国家发展贸易,排除D项。

6.【答案】A【解析】据材料信息可知,宋元时期政府在茶马古道上设置榷场、驿站等官方机构,并设置官员进行管理,这说明政府在茶马交易中发挥主导和管理作用,故选A项;“垂直”一词有误,排除B项;据材料信息可知,茶马古道上的交易主要由政府控制,这并不能冲击重农抑商政策,排除C项;材料反映政府控制茶马交易,主要强调政治层面,并无有关经济交流的信息,排除D项。

7.【答案】C【解析】据材料“西夏......掠夺......强取......”可知,西夏占据河西走廊和河套地区,并且对往来客商劫掠,不利于丝绸之路中正常的商业往来,这是两宋时期陆路贸易衰落的原因之一,客观上推动了海上贸易的繁荣,故选C项;据材料“西夏......掠夺......强取......”可知,体现了西夏在丝绸之路上的劫掠行为,并未说明这些行为的影响,因此,缓解了西夏政权的财政危机是对材料的过度解读,排除A项;据所学可知,宋、夏之间战争频繁,是由于民族政权的对峙局面,不是由于宋朝政府保护商贸往来与西夏的政权冲突,排除B项;两宋时期的东西方文化交流还可以通过海上丝绸之路进行,阻断了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说法太绝对,排除D项。

8.【答案】A【解析】据材料“我国古代习惯把从西域传入中原之物冠以‘胡’称”可知,我国古代中原和西域之间存在文化交流,“胡饼”是从西域传入中原的一种饮食,通过材料“唐代街市上销售胡饼的店铺随处可见”可知,文化交流对社会生活的影响大,故选A项;材料体现的是西域少数民族文化对中原民族的影响,没有体现中原文化对少数民族影响,不能体现相互性,排除B项;就古代中原农耕文明和少数民族游牧文明相比较,农耕文明更先进,材料体现的是少数民族文化对中原民族文化的影响,不属于先进文明对落后文明的影响,排除C项;D项说法绝对化,材料也没有体现差异的逐渐消失,排除D项。

9.【答案】D【解析】明清之际,耶稣会士来华主要是为了传播天主教,他们用朱熹的理论来佐证天主教教义,目的是让中国人认为天主教与中国朱熹的观点有一致之处,从而减少天主教的传播阻力,故选D项;明清之际的耶稣会士来华的目的是为了传播天主教,但是朱熹的理学和天主教具有本质的区别,无法促进中学与西学的融合,排除A项;作为外国的传教士,耶稣会士用朱熹的理论来论证天主教的合法性,这只是手段,而不是目的,其目的是方便天主教能够在中国的传播,B项与题意不符,排除B项;列强希望打开中国的市场是在第一次工业革命完成的19世纪中期,C项与题干时间和题目主旨均不符,排除C项。

10.【答案】D【解析】据材料可知,新时代中国的数字化应用场景不断丰富,以离岸服务外包、跨境电子商务为代表的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拓宽了中国与沿线国家的合作范围,说明中国积极打造国际合作新平台,故选D项;“-带一路”涉及国家较多,并不都是大国,排除A项;材料体现的是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贸易状况,而非整个世界,排除B项;“真实亲诚”外交理念主要用于指导中国与非洲国家的关系发展,排除C项。

11.【答案】D【解析】据材料信息可知,印刷术的传入推动了英国文学、宗教、教育、史地类英语印刷品大量出版,使得英语逐渐突破口语化和地方性的语言,受众日增,成为了“国王的语言”“国家语言”,这有利于培育英国民族认同感,从而有利于推动民族国家的形成,故选D项;动摇教会在英国的统治是在英国宗教改革后,1534年英国议会通过的《至尊法案》规定英王是英国教会的唯一的、至高无上的首脑,同时保留天主教的基本教义和仪式,也就意味着王权高于教权,此项不符合史实,排除A项;人文主义强调人的价值、力量和尊严等,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B项;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开始于1640年,与材料时间“1476年”不符合,“发展”说法错误,排除C项。

12.【答案】A【解析】据材料“在成都至昆明出缅甸达印度途中”并结合所学可知,此路线是西南丝绸之路;再据材料“有着东汉时期的佛教造像,印度风格较浓厚”,可得商路的发展促进了中外文化的交流,故选A项;文化重心转移到南方,是在南宋完成经济重心南移以后,此项说法错误,排除B项;材料只涉及四川部分地区出现佛教遗物,不能据此得出佛教盛行于四川,此项以偏概全,排除C项;材料提及的是佛教在西南地区(南方)的传播概况,且佛教在中国的本土化主要是在唐朝时期完成的,排除D项。

13.【答案】

(1)史实依据:“陆丝”阻断说:两宋时,北方少数民族政权的建立;

技术推动说:造船和航海技术提高;

世界格局变动说:阿拉伯半岛的统一及阿拉伯商人的活跃。(6分)

经济动因:经济重心逐渐南移和宋代工商业发达。(2分)

(2)特点:历史悠久;地域广阔;阶段特征明显。(6分)

背景:元灭亡后的明蒙冲突使草原丝绸之路衰落;游牧文明对农耕文明的依赖;明清商品经济繁荣。(6分)

(3)意义:有利于中国深化改革和进一步对外开放;促进中俄两国经济发展,提升两国的影响力;推动多方合作,互利共赢,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5分,答一点得2分,2点得4分,3点得5分。其他说法言之有理即可酌情给分)



办公室/传真:0816-8119666
招生办:0816- 8119777
地址:四川省绵阳市园艺山教育园区
邮箱:mzsyxxzsb@sina.com
官方服务号
官方订阅号
官方视频号
官方抖音号
官方微博号
北京英才苑
四川省电化教育馆
绵阳教育体育馆
绵阳招生考试网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