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生电话:0816-8119777
新闻详情

西出阳关无故人

发表时间:2024-07-07 19:28

西出阳关无故人

学习目标:

(一)聆听《阳关三叠》和《扬州慢》,感受、体验其音乐情绪、音乐风格,认识其所反映的历史现象、音乐内容及作品的艺术价值。

(二)学唱《阳关三叠》,在体验中了解中国古代歌曲的风格特征,感受作者对远行友人的无限关怀和留恋的真挚情感,激发学生对友情的感悟和珍惜。

(三)能初步掌握有关中国古代艺术歌曲的基础知识。

二、重点:难点

重点:听赏《阳关三叠》并学唱《阳关三叠》,感受、体验其音乐情绪和风格特征;初步掌握其相关知识。

难点:引导好学生自主对“三叠”的听辨以及体验“三叠”的不同层次情绪变化。

三、教学内容安排:

(一)本节课以聆听《阳关三叠》为重点内容,并学唱《阳关三叠》,在亲身参与演唱过程中学习掌握中国古代歌曲的基础知识,进一步了解古代歌曲的艺术价值。

(二)欣赏名家演唱、演奏的多版本的《阳关三叠》,开阔音乐视野,提升情感。

(三)浏览欣赏《扬州慢》,感受其作品的风格特点。

(四)引导学生做好拓展与探究的内容。

四、学习资源建议:

(一)充分利用好课本及配套的课件资源,尽可能多地给学生视听效果好的版本欣赏。

(二)教师本人发挥自己的专业特长,自己能够给学生范唱、带学生演唱,准确的把握好古代歌曲的韵味与风格特点。

(三)发挥学生的优势资源或学校合唱队的作用,教师带学生排练一二首古代歌曲作品,让学生亲身参与感受,或者是课下观赏演唱排练。

学习方法与指导策略建议:

(一)聆听与学唱结合,引导学生从自我体验中感受中国古代艺术歌曲的风格特征,谈感受与同学交流体会。

(二)用比较的方法,引导学生对比古代艺术歌曲与当代艺术歌曲的有什么不同。

(三)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搜集、关于古代音乐的知识、音乐作品,制作成答题卡片。

(四)指导学生到音乐研究所,请教专家学习了解中国古代音乐的产生与发展史情况,到课堂上交流学习。

(五)让学生课后搜集类似的歌曲。

六、教学过程

教学程序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

播放名家朗诵视频《送元二使安西》

问题:这首古诗反映的是我国哪个时代,表达怎样的思想感情?

聆听、感受、思考

体会诗词的情境

创设情境,由此引出歌曲《阳关三叠》

展开:

   播放合唱《阳关三叠》

引导学生体会音乐的特点,引出歌曲的曲式特点即:“三叠”

问题: 请思考歌曲旋律的特点并划分曲式结构即“三叠”的具体位置? 

聆听、体验作品,划分曲式结构

 1让学生感受古代歌曲的意境,激发学生兴趣,利于进一步展开教学活动

 2让学生了了解本曲的曲式结构

深入:  

1、教师指导学生分段演唱三段的主旋律,分析对比旋律和情绪的变化,体会歌曲层层递进的情绪,感受音乐旋律特点。

问题:请同学们通过演唱找出“三叠”音乐要素(如:旋律、节奏、力度、音色等)的不同以及感情的变化。

2复听古琴演奏的《阳关三叠》体会不同音色体现的韵味。

3 学生完整演唱《阳关三叠》上阙:

4、师生共同探讨歌曲所反映的社会背景,透过古曲感受中国古诗词的韵味和魅力。 

5引导学生对照课本上文字介绍欣赏《扬州慢》,加深对古曲的理解和探究


1、 演唱、思考

同教师共同分析体会“三叠”的不同情绪,感受情感的递进

2聆听体会

3有感情的演唱歌曲《阳关三叠》上阙

进一步体会歌曲所表达的思想内涵。

3、思考,探讨


 1、指导学生运用音乐要素分析作品,体会音乐作品的情绪变化。


2通过学唱加深学生对歌曲意境的理解


3总结、认识歌曲所反映的社会背景和歌曲的历史意义。 



拓展: 

教师举例说明当代人对古诗和古曲的应用和借鉴,如《明月几时有》《月满西楼》《东风破》《菊花台》等,并指导学生认识古代文化的生命力。

 对比、体验、讨论

鼓励学生继续探究,引导学生感受古曲的美,进而引导学生进一步探究中国古代音乐,培养他们对古代音乐的学习兴趣。

一、 教学评价设计

(一) 让学生将本课歌曲进行演唱,个人、分组、自由组合,形式均可。

(二) 引导学生聆听不同乐器演奏的不同古曲。 

(三) 试说出古代歌曲的特点

(四) 让学生课后搜集类似的歌曲。


文章分类: 音乐-教学资源
办公室/传真:0816-8119666
招生办:0816- 8119777
地址:四川省绵阳市园艺山教育园区
邮箱:mzsyxxzsb@sina.com
官方服务号
官方订阅号
官方视频号
官方抖音号
官方微博号
北京英才苑
四川省电化教育馆
绵阳教育体育馆
绵阳招生考试网
友情链接: